桃園市龍潭三坑老街號稱「龍潭第一街」,清乾隆九年(西元1744年)即有漢人移入開墾,所以有人以此為永福宮創建之始,時供奉三山國王,目的在防番害。也有研究指出清道光十二年至廿一年(西元1832-1841年)原居住在台北盆地的客籍族群因閩客械鬥而遷居三坑子,始建永福宮;《龍潭鄉志》則記載為清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供奉三界公(三官大帝)。
永福宮初建於現址後方,清同治元年(西元1861年)因商業發展、小廟不敷使用而遷建;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由鄉賢陳文生、黃元春、李萬琴、李蓋泉等人再發起遷址;日治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年)因廟宇位於「青錢第」前,張家認為有礙風水而買下,鄉紳再募款於現址重建,日治昭和三年(西元1928年)完工,並至大溪埔頂仁和宮分靈開漳聖王供奉。
日治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年)起,皇民化運動致開漳聖王神像遺失;二次戰後民國卅六年(西元1947年)葉發木發現聖王公神像在台灣大學研究院,於是協調請回大、二、三王公三尊神像。
民國四十九年(西元1960年)因廟體失修翻修後殿,民國五十四年(西元1965年)重修前殿,民國五十七年(西元1968年)完工,翌年舉辦慶成圓醮。民國一〇〇年(西元2011年)因廟體老舊、祭祀空間不足再度整建,民國一〇三年(西元2014年)十一月竣工。
廟門重新整修、彩繪,木雕窗花更顯鮮豔華麗。
永福宮前有三川殿、中有天井、後方為正殿。
明亮的三川殿,設天公爐,樑柱彩繪十分亮麗。
三川殿東面彩繪風神、雨伯。
三川殿西面彩繪雷公、電母。
永福宮中有透光天井,左右建有迴廊。
永福宮正殿前有通廊,設三座神龕。
正殿主龕上方奉三官大帝,中及下層祀開漳聖王、關聖帝君、中壇元帥等神明。
主龕供奉之三官大帝。
正殿左龕祀觀音佛祖、天上聖母。
正殿右龕祀三山國王。
正殿東牆大型天官賜福彩繪浮雕。
正殿西牆大型五路財神彩繪浮雕。
正殿左右有穿廊通往左右偏殿。
正殿前龍柱為日治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年)捐獻。
左偏殿祀文昌帝君。
左偏殿鎮殿文昌帝君。
右偏殿祀註生娘娘。
鎮殿註生娘娘。
三川殿西面設褒忠義民爺神位。
三川殿中保留日治明治卅年(西元1897年)石柱。
三川殿日治大正十三年(西元1924年)石柱。
永福宮整修後更顯氣派,後殿廟頂背面華麗彩飾。
暫置於廟後的古石碑。
暫置於廟後的古石獅。
Info:
地址:桃園市龍潭區永福路135巷66號
電話:(03)471-242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