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雄舊稱「打貓」,「打貓街」在清康熙五十六年(西元1695年)就已存在,現在的「民雄」在日治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成立,稱「民雄庄」,二次戰後改稱「民雄鄉」。《民雄鄉志》記載,大士爺廟創建於清乾隆九年(西元1744年),清光緒廿二年(西元1906年)發生「丙午大地震」,地區廟宇盡毀。礙於人力、物力不足,庄民將大士爺廟、慶誠宮、開漳聖王、開台尊王四間廟的殘餘建材於現址重建,日治明治四十一年(清光緒卅四年,西元1908年)鳩資動工,陸續完成主結構、三川殿,日治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年)完工,因禁絕民間信仰,時稱慈濟寺。
「打貓」在清乾隆年間供奉觀音大士,起因傳說在農曆七月起,每日下午即陰風陣陣,也傳說有人聽到鬼聲啼嚎,造成人心惶惶!後傳出屢見觀音大士現身,高一丈餘、頭生雙角、身穿紅甲、青面獠牙;大士現身之處即陰風、鬼聲皆息。後來每年七月起就塑大士像在「頂街」誦經三日超度亡魂,稱「頂街大士爺普」七月廿一、廿二、廿三為「下街大士爺普」,七月廿九日稱「小普」(下街囝仔普)。
另有傳說嘉慶太子遊台時,曾在「打貓」閱筆架山,曰:「有豎筆架出帝王,倒筆架出大士」。話一說完,現一大士跪謝聖恩,遂尊其神曰大士爺,並建廟奉祀。
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七十六年(西元1987年)正名為大士爺廟。民國八十五年(西元1996年)報請修復,但八十八年(西元1999年)遇九二一大地震、民雄大地震,歷經九年才在九十四年(西元2005年)完工,現為縣定古蹟。
中門前石獅身形較為修長,應是日治時期的作品。
中門兩側的窗格為木雕、漆金、彩飾。
廟門前的樑飾,木雕、彩繪、交趾陶做工細緻。
進入三川殿看廟門彩繪,中門的門神為韋馱、伽藍,不算常見,應該是主祀觀音大士的緣故。
三川殿中門上方丁丑年獻匾「色相宗禪」,應為昭和十二年(西元1937年)。
三川殿上懸匾「悟來大道」,年代為昭和壬申年,為西元1932年。
三川殿內為天井,左右有過水廊通往後殿。
左右過水廊各懸掛17種觀音相。
左側過水廊牆面大士爺廟沿革。
正殿基座上提,前有御路,從風化程度來看,也是古物。
正殿設主龕一座,前有神桌。
主龕上懸獻匾,前方左右立有韋馱、伽藍護法。
主龕主祀觀音大士,前方設有香爐、同祀其他神尊。
鎮殿觀音大士。
主龕前韋馱、伽藍護法。
主龕前同祀準提佛母、關聖帝君。
主龕前神桌供奉彌勒尊佛。
主龕內安奉大士爺金身。
主龕上方「大士普照」匾,落款為嘉義縣長何茂取,甲辰年應為1964年。
正殿前「慈雲遍滿」落款己巳年,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
正殿龍、虎牆為泥雕、安奉十八羅漢。
正殿左右過水廊可通往後殿。
正殿背面、後殿前照壁彩繪蓮花,供桌上設招財進寶元寶。
後殿前設石雕香爐,主殿祀三寶佛,左右殿祀文昌帝君、天官武財神。
後殿主殿祀三寶佛。
後殿左殿祀文昌帝君。
後殿左殿祀文昌帝君,同祀五文昌。
後殿右殿祀天官武財神。
後殿右殿主祀天官武財神,同祀五路財神。
左山門內為開漳聖王殿,殿前立有淨瓶觀音及許願池。
開漳聖王殿木雕廟門,十分典雅。
開漳聖王殿正殿,左右分立輔信、輔義將軍。
輔信、輔義將軍。
主祀開漳聖王。
主龕上方懸「聖德昭彰」,為日治昭和八年(西元1933年)。
右山門內設有五虎大將軍殿、開臺聖王殿。
五虎大將軍殿。
五虎大將軍,咬筆虎爺不算常見。
右偏殿開臺尊王殿。
主祀開臺尊王。
右偏殿神龕上方懸「威震臺疆」,落款己巳年,日治昭和四年,西元1929年。
大士爺廟主龕內可看見兩座觀音大士神位,年代不詳,或許是開基時所造。而大士爺與觀音大士的關係或許有人不清楚,但民間傳說面燃鬼王即是觀世音菩薩化身,又稱普渡公。
Info: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中樂路81號
電話:(05)226-1464、206-171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