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沿革誌記載,清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農曆三月初十夜晚,漁民們在雲林外海海豐島附近作業,忽見海面上有毫光直射雲霄,驚奇之際發現毫光逐漸往海豐島前進,漁民好奇前往,而毫光也在到達海豐島後便消失無蹤。此時漁民們發現一艘竹筏停在岸邊,竹筏上掛著香火,上書「張李莫府千歲」,另有香爐內有三柱清香,香煙裊裊直上天際。咸以為神蹟,遂將香火及香爐請上海豐島,並立即請示神意,得知張李莫府千歲奉「玉旨」巡狩至此,漁民們便搭建草寮奉祀。日後漁民們在出海捕魚前,均向張李莫府千歲上香祝禱後再出海,均保平安且漁獲頗豐。
清嘉慶十一年(西元1806年),因海豐島孤懸海中交通不便,又有沉沒危險,於是漁民們請示張李莫府千歲,同意後遷往五條港,於今安西府現址南方搭建草寮,擇吉將香火及香爐安座。
清道光元年(西元1821年),時台西鄉丘厝庄(今牛厝村)有一俗名牛肚者之祖父,在海上捕魚時,從海中撈起一根紅樟木,帶回家中後準備動刀做器皿,忽覺頭昏目眩,放下刀後又恢復正常,連續幾次後覺得事必有因,便立即前去五條港請示張李莫府千歲,得知紅樟木將用來雕刻張李莫府千歲及虎爺神尊,遂捐出紅樟木。翌年(西元1822年)張李莫府千歲指示,奉「玉旨」准予雕刻金身供民膜拜。眾人商議後便往大陸唐山聘請雕刻名師來台,在三位千歲指示下完成金身,也指示重建新廟,擇吉日入火安座。
清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張李莫府千歲指示:吾神三兄弟奉「玉旨」分派各村擇地建廟擴大救世,請諸位弟子早作準備。但張李莫府千歲各別新廟應蓋在何處?應奉祀哪位王爺?莫衷一是!最後決定以各村推派代表在張李莫府千歲座前,輪流擲杯請示。最後依據三府神意,開基張府千歲由五港村奉祀並擇「鳳凰活穴」為廟址(即安西府現址),開基莫府千歲及虎爺由丘厝庄請回並擇吉地建廟奉祀,開基李府千歲由四湖鄉林厝寮林姓弟子請回家中奉祀。
開基莫府千歲及虎爺至丘厝庄先建草廟奉祀,護佑村民神威顯赫,凡有所求無不應驗,香火鼎盛!昔日每逢莫府千歲聖誕,丘厝庄便派人前往五條港安西府請來張府千歲及四湖鄉林厝寮林姓弟子家中的李府千歲前來作客。清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年),莫府千歲指示丘厝庄民奉「玉旨」擇地建廟,宮名為「三益宮」。
民國四十二年(西元1953年)因「三益宮」年久失修,莫府千歲指示,另擇新址建廟,並親點靈穴,蒙玉皇大天尊御賜「安南宮」、派「代天巡狩職司陰陽驅魔逐邪護國佑民」之職。
民國六十七年(西元1978年),在台西鄉民代表吳塗城協助下購買原廟前之農地,以供日後廟務發展之用。翌年(西元1979年),台北市劍潭「指北宮」主神莫府千歲降駕指示:希望眾弟子尋找吾神開基祖廟-牛厝安南宮。「指北宮」宮主李金城與眾委員曾南下雲林找尋多次,可能是因緣未到,一直未能尋得。眾人遂持香稟報莫府千歲請求明確指示,莫府千歲再示:自明日起三日內必有貴人到宮告知地點。次日晚上,有人蒞廟拜訪,自我介紹姓蕭名泰山,家住雲林縣台西鄉牛厝安南宮舊廟-三益宮旁,現到北部發展事業,為莫府千歲爐下弟子,睡夢中經莫府千歲指示弟子次日要到「指北宮」拜訪。在此神蹟因緣下,順利找到莫府千歲開基祖廟-牛厝安南宮。
民國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安南宮重組管理委員會,同年莫府千歲指示,奉「玉旨」重修五門中國南方式廟宇,一樓由莫府千歲鎮殿,左右奉祀註生娘娘、天上聖母、北極玄天上帝、福德正神,二樓佛祖殿奉祀觀世音菩薩(台南白河大仙寺觀音佛祖分靈)。前殿增建工程於民國七十年(西元1981年)元月開工,同年十二月三十日完成鋼筋水泥結構體;後陸續進行主殿增建工程及香客大樓。所有工程在民國八十年(西元1991年)農曆元月陸續完成,奉莫府千歲指示同年農曆八月初一日酉時入火安座,並舉行辛未科慶成祈安五朝清醮禮斗法會。
安南宮面開五門,左右建鐘鼓樓,三川殿寬闊、中央天井通貫二層,正殿分設五座神龕。中央三龕前有神桌、供桌,桌上供奉中壇元帥。
中座神龕前神桌供奉中壇元帥。
中座神龕設有三龕,主龕祀莫府千歲。
莫府千歲原名蓋陀,原為安祿山陣前大將,後受令勸降張巡,卻為張巡感化,結為異性兄弟,改投唐朝,改名莫英。李府千歲姓李名翰,曾隨張巡客宋州,為張巡撰寫守城事蹟。唐肅宗賜封張、李、莫三兄弟為王爺,玉皇上帝飭封「代天巡狩」。
中座左龕祀註生娘娘。
中座右龕祀福德正神。
左側龕祀天上聖母。
右側龕祀玄天上帝。
主龕下方祀山軍爺,虎爺將軍。
正殿右側牆面前祀馬使爺。
二樓神殿前庭開闊,立龍柱、開廟門。
二樓神殿中央為上通天井,中座設三龕,左右供奉十八羅漢。
二樓中門內設神桌,供奉韋馱、伽藍護法菩薩。
二樓主龕祀觀世音菩薩。
二樓左龕祀文昌帝君,手執如意。
二樓右龕祀地藏王菩薩。
二樓左側為十八羅漢浮雕壁面,上供羅漢;左側牆設太歲星君神位。
左側十八羅漢牆面中央下方祀武駕土地神。
右側牆面祀十八羅漢。
右側牆面中央第一層之土地神。
Info:
地址:雲林縣台西鄉牛厝村成功路178號
電話:(05)698-10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