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港龍鳳宮廟門外左「中港龍鳳宮增建記」記載,龍鳳宮源自清道光初年,有閩南西河人士渡台,隨奉聖母神像三尊,因遇風暴登陸本地(中港)暫住,結識連什一,相認為同鄉。不久此人離去。連什一虔誠供奉,並於現址搭建小廟,名「同功廟」。清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連什一返閩攜眷回台,中途又遇風暴,幸得聖母顯聖庇佑,轉危為安。連什一感念媽祖神恩,與謝掌田奉請聖母神像回湄洲進香。回程前依聖母聖筊指示,迎奉開閩聖王及太保元帥神像回台。
清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年)連什一子連阿蘭以廟宇簡陋,與謝掌田及地方善信合力改建,正名「龍鳳宮」。
民國五十三年(西元1964年)地方善信再度倡議改建,由陳水金、連阿蛋獻地,謝榮枝總籌、地方仕紳捐款,民國五十九年(西元1970年)完工,改建為今日八卦(八角)型廟殿。民國六十八年(西元1979年)成立管理委員會,因感到廟殿建坪不足,每逢大型慶典即顯擁擠,於是在民國七十六年(西元1887年)動土、增建拜殿,翌年完工。
拜殿前石獅,左公獅披銅錢彩帶,右母獅帶小獅。
拜殿中樑下的彩繪與交趾陶工藝細緻。
八卦型廟殿十分少見,前四角、三面為中門、龍、虎門。
中門上懸龍鳳宮廟額。
龍門旁壁堵上崁「中港龍鳳宮增建記」。
虎門旁壁堵上的猛虎雕刻,對聯頗有意境。「自能奮何須生翼,誰敢櫻豈必負嵎」。
八角型正殿分設三龕。
八角型正殿上方藻井也設計成八角形。
正殿主龕前左右分立千里眼、順風耳將軍。
正殿主龕祀神分為兩層,前有神桌,供奉中壇元帥、天上聖母、文、武財神。
神桌中央奉中壇元帥哪吒三太子。
神桌左側祀文財神。
神桌右側祀武財神。
主龕上層祀天上聖母,第二層祀開閩聖王、文昌帝君、太保元帥、開路媽祖、黑面媽祖。
第二層中央祀開閩聖王,有一說為閩王王審知,又稱白馬尊王。
主龕中不易見到的開基開閩聖王,特別請出拍攝。
第二層左一為文昌帝君,手執如意。
第二層右一為太保元帥,應為開閩聖王之子。
第二層左二為開路媽祖,即後厝龍鳳宮所祀之先鋒媽。
第二層右二為黑面媽祖。
正殿左龕主祀註生娘娘,陪祀觀世音菩薩等。
正殿左龕註生娘娘。
正殿右龕祀福德正神。
右龕主祀福德正神。
右龕中非常有福相的福德正神,手執如意,腳踩元寶。
主龕前神桌下的黑虎將軍及石敢當。
正殿左側牆面所崁的「中港龍鳳宮廟誌」,內容與門外的重建記略有出入。
正殿內的彩繪、裝飾均十分考究且精細,引人入勝!
龍鳳宮正殿龍側另設有偏殿,供奉太歲星君、地藏王菩薩及功德主祿位。
偏殿所祀之地藏王菩薩。
竹南有兩座龍鳳宮,后厝龍鳳宮(俗稱大媽祖)較為人所知,而中港龍鳳宮則因祀有開閩聖王而成為王姓宗親敬祀的聖殿。
Info:
地址:苗栗縣竹南鎮民生路101號
電話:(037)46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