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主祀火神的廟宇不多,台北市國泰醫院附近延吉街旁就有一座「火聖廟」。據廟方資料記載:清朝時期台灣共有五座,台灣、鳳山、新竹各一座,宜蘭二座。日治時期台灣供奉火神者多為礦工,台北市四獸山一帶有不少礦坑,也設有不少供奉火神的小廟。礦工在進入礦坑前,多會先敬拜火神,祈求採礦平安,不要發生爆炸意外。但隨著礦業沒落,許多小廟也就不復存在了。
台北火聖廟源自於清道光年間,最早是由陳氏先祖陳順合所建的有應公廟。民國三○年代,陳氏家族在三張犁一帶擁有三座煉煤場,有一次在煉煤時煉出一塊人形石頭,因為經過烈火淬鍊,所以尊為火神。民國卅二年(西元1943年)有應公廟改建時,就供奉火神,改名火聖廟。而原有的有應公石碑,上刻道光丁亥年(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所立的「福有新公神位」仍供奉於廟中,目前設於虎邊側廂中。
除了人形的石煉火神,火聖廟也供奉日治時期消防隊所遺留的火神。二次戰後,暫供奉於中山北路的消防局隊部,後又隨著隊部的遷移,移奉在松江路、北平東路等地,後又轉送至古亭分隊。一直到民國八十四年(西元1995年),消防局改制,遂將火神移奉至火聖廟。因為火神也是消防隊的守護神,所以火聖廟也成為消防人員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六月廿三為消防隊的火神聖誕,台北市消防局也常藉此活動宣導消防安全的重要。(民間信仰的火神聖誕為農曆九月十二,火神的身分有多種說法。
三川門前的石雕裝飾為不同年代所造,近代所做石雕亦十分精緻。
虎門前壁堵石雕。
右廂門口的石獅應為早年所造,有明顯風化痕跡。
正殿設有三龕,主龕前立有哼、哈二將軍,左右牆前也設哼哈二將軍神櫥。火聖廟的哼哈二將源自《封神演義》傳說。
主龕前的哼、哈二將軍。
左神櫥哈將軍陳奇,右神櫥哼將軍鄭倫。
正殿主龕前設有神桌,供奉火德星君、哼哈二將及哪吒三太子。
主龕前神桌供有「尪公」爐。
主龕鎮殿供奉三尊大型火神塑像。
主龕鎮殿火神像前也供有其他不同形象的火神。
主龕下方祀虎爺將軍。
左神龕配祀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
右神龕配祀關聖帝君。
右廂房設神殿供奉文昌帝君、福德正神及地藏王菩薩。
右廂神殿旁設小神龕,供奉「福有新公神位」。
Info:
地址:台北市延吉街236巷17之1號
電話:(02)2704-7766
FB:https://www.facebook.com/%E5%8F%B0%E5%8C%97%E7%81%AB%E8%81%96%E5%BB%9F-11361029207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