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文史專輯》(苗栗縣文化局,2002)記載,慈惠宮創建於清道光十七年(西元1837年)。創建源自清道光年間,有新竹縣主蒞通霄視察,見通霄港內外商船舟立,自汕頭、廈門、澎湖、滬尾、鹿港的商船在此裝卸貨物,又見通霄溪流域河道狹窄,又常因山洪導致河口淤塞,雖有心整治但也無計可施。又見周圍群山有一虎嶼獨秀,形似旗幟,右方有靈龜拜旗,前後局內有垂簾立案,遙望山峰,如能建廟定能福蔭地方。
當時有十三庄總理鄭媽觀,祖籍廣東惠州海豐縣,自幼隨父來台,鑒於媽祖聖蹟靈感,而倡議大眾捐資建媽祖廟,時建廟所需之磚瓦多由唐山船運而來,耗資甚巨,鄭媽觀也出售私有的百餘甲土地捐資興建,終能完工。此義舉也經新竹縣主轉奏朝廷,御賜「欽賜宣德」並賜「慈惠宮」廟名。
清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為托高廟殿以彰顯神恩,禮聘名師黃灶主持修建,閉門抽樑換柱,神乎其技地將廟殿升高了一尺二寸。自此,地方也連中三秀,文武舉人皆有。
日治昭和十年(西元1935年)台灣大地震,慈惠宮受創嚴重,又迫於日人限制修建,只能潦草整修;昭和十四年(西元1939)又有日人強拆廟宇,導致民憤、群起抗議,慈惠宮暫能保留。二次戰後,民國卅七年(西元1948年)成立重建委員會,民國卅九年(西元1950年)拆除舊廟,地理師重定座向以納地理之氣。重建工程中又遭旱、水天災導致工程加鉅,但終能完成兩殿雙廡廟殿。民國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籌建後殿,於民國七十三年(西元1984年)完工。
慈惠宮位於熱鬧的通霄鎮上,廟口緊鄰道路,對面即是古早的市集。三川門前有龍柱、石獅,深度也相對狹窄。
三川門略顯斑駁的門神彩繪,出自名師劉沛,中門兩側為門神秦瓊、尉遲恭。
慈惠宮的三川殿顯得古色古香,石柱楹聯均十分講究,石牆壁堵的書法宇山水雕刻也非常文雅。
三川殿內左側立神櫥,安奉千里眼將軍神將。
三川殿內右側神櫥,安奉順風耳將軍神將。
正殿前有天井拜庭。
拜庭左右為穿廊及護廡。
拜庭中央供桌上放置湄洲祖廟大符、平安符和註生娘娘神符。
正殿前左右穿廊前懸掛清道光丁酉年(道光十七年,西元1837年)對聯,左聯:靈鳥來時橫海鯨波千島靜。
右聯:慈雲過處兼天鱷浪一帆平。
正殿前設龍刻御路,前置主爐。
正殿分設三龕,主龕前有三進供奉神明的神桌。
第一層神桌上置石刻主爐,後方有小神龕供奉媽祖。
第二層前方供奉斗母星君,第三層玻璃櫥中供奉二尊媽祖聖像。
主龕中供奉的鎮殿天上聖母。
主龕前左側奉千里眼將軍。
主龕前右側奉順風耳將軍。
左龕供奉註生娘娘,前設神桌供奉媽祖、文昌帝君、財神。
正殿左龕供奉註生娘娘。
左龕前設神桌供奉天上聖母、文昌帝君、武財神。
正殿右龕供奉水仙尊王。
正殿左右開門通往左右廡及通道往後殿,後殿一樓為公共區域,二樓神殿主祀玉皇上帝、三官大帝。
清道光十七年(西元1837年)鄭媽觀倡建慈惠宮,清廷欽賜宣德郎祿位。正殿虎廡設功德堂,供奉諸位先賢祿位。
二樓左右有階梯往上,三川門前設三腳香爐。
後殿二樓聖殿分設三龕。
主龕前高腳神桌上玻璃神龕供奉三官大帝,前方小神龕供奉福德正神。
後殿主龕供奉玉皇上帝。
後殿左龕供奉觀世音菩薩,陪祀韋馱、伽藍護法。
後殿右龕供奉神農大帝,前方神桌上小座神龕供奉應為爐公先師、荷葉先師。
後殿右龕供奉之神農大帝。
後殿龍側壁面浮刻降龍羅漢。
後殿虎側壁面浮刻伏虎羅漢。
通霄慈惠宮除了門神彩繪出自名師手筆,二次戰後,黃龜理、李金川等名匠在此修復廟殿,朱銘當時年幼,父親希望他能學得一藝之長,拜李金川為啟蒙老師。
Info:
地址:苗栗縣通霄鎮信義路119號
電話:(03)775-207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