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1振文書院.jpg

清領時期西螺堡原屬彰化縣,清光緒十一年台灣建省,改隸雲林縣。《振文書院沿革碑》記載,西螺南端有文昌帝君祠,簡稱文祠,主其事者廖澄河,建於清嘉慶二年(西元1797)

01振文書院.jpg

草創初期,規模簡陋;後廖氏會同振文社生員暨地方士紳,鳩資撤新。始於清嘉慶十七年(西元1812),翌年完工,祀五文昌帝君,懸「百代文衡」額,稱「振文書院」,意為振揚文教,扶植剛常也;同年振文社再獻「千秋書祖」匾。

02古蹟告示.jpg

清道光元年(西元1821)廖澄河等再捐資擴建,並在左前方建魁星樓,供士子膜拜;清咸豐二年(西元1852)邑紳張明德暨振文社捐資修繕,並增設學堂、詩社,啟迪文風。

03字紙亭.jpg

清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再因年久失修,有振文社首事鍾鳴盛、生員葉有聲再行募建。清光緒卅三年(日治明治四十年,西元1907)廖懷臣、廖漢棟聚資重修。日治大正十年(西元1921)廖學昆及義孚社倡議整修,昭和九年(西元1934)附設懿德堂,翌年由李錫禧發起改東西廂為磚造。

04頭門.jpg

二次戰後,民國卅六年(西元1947)再由懿德堂同仁合力修葺。民國七十三年(西元1984)列國家三級古蹟,並撥款整建,西元1989年完工。民國九十六年(西元2007)改列雲林縣縣定古蹟。

05頭門.jpg

振文書院「頭門」兩側牆面嵌有《五文昌帝君神歷考略》、《振文書院沿革碑》,皆為民國七十八年(西元1989)所立。石柱落款清光緒壬辰年(十八年,西元1892)

06石柱石鼓.jpg

龍側《五文昌帝君神歷考略》。

09五文昌帝君神歷考略.jpg

虎側《振文書院沿革碑》。

10虎側沿革.jpg

中門有石鼓、石枕,雕工細緻,應為清代文物。

07雕花石鼓.jpg

龍、虎門兩側有門枕石,也稱石枕。

08-1石枕.jpg

中門上懸「振文書院」。

08門牌.jpg

頭門兩側木雕窗櫺。

11窗櫺.jpg

頭門內,簷下懸振文書院燈籠,石柱也是清代文物。

12頭門內.jpg

石柱落款亦為清光緒壬辰年(十八年,西元1892),所撰柱聯應為振文社成員。

13落款年代.jpg

進入頭門後有紅磚鋪地的中庭,後方為文昌祠,左右有護廡廂房。

14文昌祠.jpg

振文書院/文昌祠,歷經多次重修,但仍保留不少建材史蹟。

15文昌祠.jpg

拜殿前的龍堵。

16殿前龍堵.jpg

拜殿由木柱、石柱撐起,有六角紅磚鋪地。

17拜殿.jpg

拜殿木結構展現傳統精巧工藝。

18拜殿樑柱彩飾.jpg

拜殿彩繪落款為「穎川雲樵」李登科。

19穎川雲樵陳登科彩繪.jpg

拜殿擺設原石砌成拜桌,正殿以紅欄區隔,不開放進入。

20-1拜殿.jpg

拜殿上方懸「千秋書祖」,嘉慶癸酉年振文社所獻(西元1812)

20千秋祖書.jpg

拜桌上立殿內所祀文昌神解說牌。

21拜桌上奉祀神明.jpg

拜桌上放置爐丹和保身符。清領時期煙毒危害地方,振文書院以儒宗教化,也相傳飲用爐丹加上井水,即可戒毒。

22拜桌爐丹保身符.jpg

請香處也準備供考生祈願的「稟單」。

23-1祈願稟單.jpg

正殿典雅樸質,左右牆面書「忠孝」、「節義」。

23正殿左.jpg

內殿為典型的儒教形式。

24正殿右.jpg

正殿牆面為土牆、紅磚,原木樑柱撐起簷頂。

25正殿神龕.jpg

正殿神龕簡潔,所祀神明奉祀於內殿。

26正殿神龕.jpg

振文書院奉祀文昌帝君,左側可見「制字先師倉聖人」神位。

27文昌.jpg

文昌帝君左側有「先賢朱夫子」神位。

28-1先賢朱夫子.jpg

振文書院左護廂設有太歲廳。

28左偏廳太歲.jpg

左護龍有一古井,土牆掛上《西螺義孚社之沿革》碑。

29左護龍義孚社沿革.jpg

30義孚社沿革碑.jpg

振文書院後方有後院,傳說不見後殿是因為後方有觀音亭,與觀音亭之間有竹林,所產竹筍頗為知名,遂不忍剷除竹林闢建後殿。

31後院.jpg

振文書院對面公園,圍牆上有可愛故事牆。

32對面公園雕塑.jpg

Info: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興農西路6

電話:(05)586-2765

國家資產網「西螺振文書院」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19851127000035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灣多奇廟 的頭像
    台灣多奇廟

    台灣多奇廟 Temples and Folk Religion in Taiwan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