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投市的藍田書院創建於清位於清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後改制列限定古蹟。史蹟溯源可查清乾隆年間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中記載有南投社與北投社兩社學。
清乾隆廿四年(西元1759年)設立南投縣丞後,南投地區政教始興,漢人大量移入拓墾,清道光十一年(西元1831年)南投縣丞朱懋延邀南、北投及水沙連兩堡士庶議建書院,擇址地於街後康壽庄菜園(今南投市康壽里藍田街),以總理生員曾作雲、簡俊升等人主其事。清道光十三年(西元1833年)竣工,書院中祀文昌帝君、後祀朱熹,兩翼廂房為授學習業之所,外環以牆。以其樹人無殊於種玉,希望能青出於藍,故命名為「藍田書院」。由眾人捐置學田,亦曾受白沙書院資助,關係密切。雖名為書院,但除了由官方准聘教師外,性質上仍屬「義學」。
藍田書院曾於道光廿五年(西元1845年)重修,清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改建,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因受白蟻之害再重修。
日人治台初期因戰亂右廡遭焚毀,日治明治廿九年(西元1896年)南投堡內轆庄總理曾長茹首倡修復曾予修補,但已由日人管理。明治廿四年(西元1898年)改設為日語傳習所南投分教場,後改設南投公學校分校及師生宿舍。明治卅五年(西元1902年),書院捐予南投公學校,管理權正式易手。明治四十四年(西元1911年)因市區改正進行道路及下水道工程,大正四年(西元1915年)底改建於崇文里文昌街現址。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年)及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土地權再讓渡予南投街役場。
二次戰後至民國四十二年(西元1953年)間無人管理,至民國四十二年(西元1953年)進行第一次寺廟登記,由時任鎮長吳振福為管理人,住持為吳重禮。民國四十六年(西元1957年)修建,四十八年(西元1959年)三月完工後改稱「孔子廟文昌祠」,並仍沿用藍田書院知名,九月由吳振福、吳重禮、蕭國治、蕭陳快、林梓儀、陳榮達、葉金榮、吳金標、陳承籃…等人,倡議創設鸞堂,宏揚聖教,遂率眾前往埔里「昭平宮育化堂」,呈疏請旨開煅新乩,經南天准旨,訓鸞四十九天完功。此時,藍田書院已由義學轉型為闡教鸞堂。
民國六十年(西元1971年)九月成立管理委員會,民國八十八年(西元1999年)因九二一地震損毀,民國九十二年(西元2003年)修復完畢。(以上文史摘錄官網及國家文化資產網)
藍田書院為三進兩廂格局,中軸線最前端為照壁、半月池,依次為三川門、拜殿、正殿、後殿。
半月池有魚躍龍門之意。
照壁旁、左廂前有敬聖亭、龍仙水。
敬聖亭為士人敬字惜紙之意。
「龍仙水」居龍側,有風水之意。
藍田書院格局為日治時期修建後樣式,仍保留傳統廟宇建築精巧工藝。正門兩側木雕窗櫺雕刻禮器、花鳥,雕工精美。
中門前設龍堵,以木柵封閉出入,以為神路。
中門上懸藍田書院銜牌。
「藍田書院」銜牌上重塑「同治甲子重建」,為清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
三川門前左龍堵,為保生大帝點龍睛。
三川門前右虎堵,為保生大帝醫虎喉。
三川門前立天公爐,為一般廟宇形式。
三川殿的木樑、紅柱、柱礎為傳統廟宇樣式。
中門門神彩繪,底色為少見的橘黃色。
三川殿內為拜殿、內殿。
正殿(內殿)設神龕,亦為傳統巧工木雕。
正殿上懸三層獻匾:清道光廿二年(西元1842年)的「天上文衡」,清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的「文明氣象」,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的「奏凱崇文」。
「奏凱崇文」為欽加二品頂戴臺澎督學使者皖江丁曰健敬立。
正殿奉祀神聖聖號。
正殿奉祀神聖包含文昌帝君及掌文運諸神。
鎮殿文昌帝君。
文昌諸神包括關聖帝君、孚佑帝君、朱衣星君、紫陽夫子(朱熹)、魁斗星君。
正殿左右牆面懸掛廿四孝故事木雕,亦為精彩的木雕工藝。
後殿二層,一樓為「濟化堂」。
濟化堂前有龍堵、拜桌,上設香爐。
香爐旁標示奉祀神明聖號。
濟化堂分設三龕,神龕雕刻十分講究,主龕前以木柵圍出扶鸞場所。
濟化堂主龕主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三恩主,同祀文昌帝君,配祀關平、周倉將軍,王天君、柳天君。
濟化堂左龕祀城隍尊神。
濟化堂右龕祀福德正神。
後殿二樓為大成殿,分設三龕。
主龕祀「至聖先師孔夫子」神位。
左龕祀「儒家七十二先賢登錄神位」。
右龕祀「儒家歷代先賢登錄之神位」。
二樓梯間擺放著活動用的大型魁斗星君。
參訪過藍田書院,再由山門離開,臨別前再觀賞山門簷下漂亮的泥塑與交趾陶作品。
Info:
地址:南投市崇文里文昌街140號
電話:(049)222-118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