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廟內《林邊鄉潘姑娘廟建廟緣起》記載,潘氏隨鄭成功軍民來台,據傳她皂衣髻髮、醫術精湛、救人無數。遊醫至現今廟址處感於地靈及民眾需求,遂築茅屋落腳、修真。先民感念恩德便於其葬身處旁植茄冬樹、築土壇奉祀,尊稱「潘婆媽」。今茄冬樹幾經風霜,三度生死,於枯死之際有媒鳥落榕樹種子,漸成茄苳與榕樹合體,民視為樹神,亦奉香膜拜。
日治時期,廟址附近荒涼,成亂葬崗(今第一、第二公墓前身);又因竹叢、林投漫生,人跡罕至。二次戰後有鄉民於此復建神灶,祈潘婆媽神靈續佑鄉里。
民國四○年(西元1951年)後有先賢吳同等人感其神澤,聚議重拾遺骨,以紅綢封包,建土角厝供奉。約於民國五○年(西元1961年)鄉民林正德、蔡福來、林新居等倡議重修,但民力不豐僅小規模整理;至民國七十三年(西元1984年)林連白集眾善信之力改建為鋼筋水泥廟宇,並奉神骨於桌底,塑潘婆媽金身;因神容非凡而尊稱「潘姑娘」。民國八十六年(西元1997年)因廟處低窪、路面增高而易積水,由林瑞雄、林朝滿集眾之力重修並增高廟殿,並決議散功德箱之財濟民,廣做慈善!
慈貞宮俗稱潘姑娘廟,單殿、單門,門上書「潘姑娘」, 殿內設神龕祀潘仙姑娘,左右奉懿賜神匾、令旗及令牌。
神龕內祀潘仙姑娘,龕內也有信眾奉獻許多化妝用品。
鎮殿潘仙姑娘手執團扇,神態慈祥。關於潘姑娘的源由,〈317林邊故事鄉〉網站記載有三種說法:一是廟方所載,二是平埔族人,由原住民族信仰轉化為漢人信仰;三是來自荷蘭的修女,懂得醫術、熱心救人,先人感念立祠供奉稱「番婆媽」。
神龕左側神台奉「無極懿旨欽賜潘仙姑娘」神匾。
神龕右側神台奉潘仙姑娘令牌。
慈貞宮右側有大榕樹,應為民稱茄苳與榕樹合體的神樹,樹下立小祠。
祠內供奉土地公福德正神、松樹王公、茄苳王公令牌。
Info:
地址:屏東縣林邊鄉和平路43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