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走訪廟宇、或查閱一些廟宇資料時,會說明廟門前有一對「狛犬」。那麼狛犬與石獅子是截然不同的神獸?或只是因為文化而有造型上的差異?
基本上,多數說法都指出,日本神社的「狛犬」是源自印度佛教,本是佛菩薩像旁的守護神獸或座騎,傳到中國後,約在日本平安時代(西元794-1192年)傳到日本,本來的「狛犬」或石獅並無雌雄之分,後來也形成一對的造像,有些也分成雌雄。所以,「狛犬」或石獅子都不是現實中的生物,都是傳說中的神獸,只是日本稱「狛犬」,甚至還有「狛虎」、「狛牛」、「狛鹿」等。
而台灣因為經過日本統治,日治時期所造的神社或修建的廟宇也常留有「狛犬」。而分辨「狛犬」與石獅可以從三方面觀察。一是「狛犬」多相對而站,和廟宇中石獅朝外不同。但也有「狛犬」因為傳統習俗也像獅子朝外守護。
二是「狛犬」的腳明顯較長,呈現「高」坐姿,型態比較像「狗」。
三是源自日本佛教文化的造像,一隻無角張口的是「阿」,另一隻有角閉口的是「吽」。具有自始至終的意涵,也象徵追求圓滿涅槃之意。
台北西門町的天后宮騎樓前,所立也應為狛犬。
新店安坑日興宮在馬路旁的狛犬,應為日治時期所造。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