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天后宮始建於南宋慶元二年(西元1196年),《泉州府志》〈天后宮〉引《隆慶府志》:「宋慶元二年泉州浯浦海潮庵僧覺全夢神命作宮,乃推里人徐世昌倡建。實當浯江巽水二流之匯,番舶客航聚集之地。」「自是水旱盜賊有禱輒應,歷代遣官齋香詣廟致祭。明永樂五年以出使西洋,太監鄭和奏令福建守鎮官重新其廟,自是節遣內官及給事中行人等官出使琉球、暹羅、爪哇、滿剌加等國率以祭告祈禱為常。」
宋徽宗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欽賜廟額「順濟」,稱「順濟宮」。元至元十五年(西元1278年)元世祖詔封「制封泉州神女,號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從此媽祖神格升為天妃,遂改廟名「天妃宮」。並於元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年)在天妃宮舉辦褒封天妃祀典。元大德三年(西元1299年)元文宗下詔「加泉州海神曰護國庇民明著天妃」。其後,元朝歷代帝王多次詔封,並在航運繁榮的泉州多次敬祀天妃。
明永樂五年(西元1407年),三保太監鄭和曾奏請整修天妃宮,並在出使南洋各國時均先至天妃宮致祭。明永樂十三年(西元1415年),鄭和部屬少監張謙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島汶萊一帶),因感媽祖庇佑,返朝時奏請修建。明嘉靖十九年(西元1540年)泉州郡人徐毓集資進行大規模整修,先修正殿五間,重建寢殿七間,涼亭四座,兩廂三十間,東西軒及齋館二十八楹。於明嘉靖廿三年(西元1544年)完成。
清康熙廿三年(西元1684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功克台灣,因感念媽祖顯聖襄助,特奏請皇帝誥封天后。後清乾隆皇帝誥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后」,天妃宮自此改稱天后宮,施琅也捐資重修擴建天后宮。清嘉慶廿一年(西元1916年)再次重修。
西元1982年泉州市政府對天后宮做整體規劃,自1985年起陸續進行整修,仍保存不少宋朝至清代所留存的建築工藝,現已列為國家重點文物。
泉州天后宮中軸線建築依次為山門、戲臺、天后殿、寢殿、梳妝樓等,兩側則有東西闕、東西廊、東西廂、東西涼亭等設施。
正殿前祈福銅塔。
天后殿。
正殿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正殿左龕祀廣澤尊王。
正殿右龕祀中壇元帥。
正殿左前廂房祀媽祖輔神廿四司。
正殿後方為泉台媽祖文化交流展館。
*參考資料 媽祖文化網 http://whlyw.net/mzwh/TempleIndex.aspx?templeId=ea3a3bc0-404d-4150-bb4c-83b2640ed332
info:
地址:福建省泉州鯉城區南門天后路1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