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土地公廟 (1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1牌樓.jpg

「國家文化資產網」記載:聖蹟亭源自清光緒元年(西元1785),由監生古象賢等人發起建造,為尊崇文字、字紙的惜字亭。「台灣宗教文化資產網」記載:清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建造,目前所存之聖蹟亭為日治大正十四年(西元1925)重修型態,規模為全台最大且保存良好。民國六十八年(西元1979)再次發起重建,增設地磚與牌樓;民國八十一年(西元1992)列為國定三級古蹟;民國八十八年(西元1995)第四次重修,次年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認養逐年撥款維護;民國九十二年(西元2003)再次修建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福德祠.jpg

台中市北區「賴厝廍」於清末日治時期發展成街市,稱「賴厝廍庄」,日治大正九年(西元1920)改制為「賴厝廍」,二次戰後改制為賴厝里。位於健行路、梅川東路三段路口的「賴厝廍起基福德祠」,起源參閱文化部台灣社區通「台中市北區賴厝廍文創發展協會」〈賴厝廍開基百年福德祠〉(http://sixstar.moc.gov.tw/blog/b2056638/myArticleAction.do?method=doViewArticleNewDetail&articleId=80906 ):創建於清乾隆年間,原位於賴厝廍車路巷(健行國小內),後因颱風吹倒大樹壓垮福德祠,暫奉於元保宮;日治昭和二年(西元1927)由賴世榮、賴以德擇現址重建。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鎮興祠.jpg

大溪老街附近的土地公廟多冠上「鎮」字,像是鎮南宮、鎮豐宮,位於月眉里水頭坑仔口的鎮興祠,位置就在從台3線康莊路轉入月眉里、月眉山觀音寺後方,鎮守著大漢溪河東、月眉路路口。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下街福德祠.jpg

《龍潭鄉志下》〈陸–宗教禮俗〉記載,「下街福德祠」位於龍潭陂區下街,故有此名。原址位於上林村與中正村交界,可視為兩地的「水尾伯公」;又因此處為灌溉黃塘、烏林的「龍潭第一圳」的引水源頭,也被稱做「水頭伯公」;而此地舊稱「斗倉」,也有「斗倉伯公」之名。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橋頭福德宮.jpg

龍潭「大坪」今稱「大平」,庄內「紅橋」是早年出入主要通道,供奉伯公於橋頭護佑庄民出入平安。民國四十四年(西元1955)石門水庫動工,開闢了新道路,「紅橋」的交通功能漸失。也因興建水庫,大坪、二坪因大量工人進駐而創造一時繁華,待水庫完工後,人員又逐漸散去。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錦泰茶廠旁福德祠.jpg

新竹縣關西鎮市區知名大廟有供奉三官大帝的太和宮,較奇特的有供奉石爺、石婆的石爺亭。在前往石爺亭參訪途中,沿著118號公路的中豐路一段,先經過了錦泰觀光茶廠,一旁有一座建於坡上的福德祠。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鎮田宮.jpg

桃園大溪老城區有東南西北中,五方土地公。供奉西方土地公的鎮田宮,位於中央路與康莊路交叉路口,每年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的遶境活動,皆以這裡為集結出發點。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北投福德祠.jpg

臺灣許多廟宇都與嘉慶君遊臺灣的傳說有關,南投縣草屯鎮北投里的慶安宮也是一例。據慶安宮中沿革所記:福德祠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年(西元1785)。嘉慶皇帝雲遊台灣時,曾經過境北投街,夜宿土地公廟,忽夜夢有人謀害,幸蒙土地公指點,夢中驚醒,漏夜遷離北投街,始得脫險。安然回朝後,御賜匾額「慶安宮」。「慶安宮」意即「保佑嘉慶君平安」。清嘉慶十年(西元1805)地方仕紳糾資新建「慶安宮」,於西側重建「福德祠」,自此,慶安宮主祀觀音佛祖、天上聖母與法主公等神祇。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開庄伯公.jpg

桃園龍潭的三坑仔(三坑老街)的開發約始於清乾隆時期,永福宮是主要的信仰中心,而位居「水尾」的伯公廟,稱作「開庄伯公」,應是三坑老街最早建立的伯公祠,目前已整建為開庄伯公廟,廟前留有綁上紅布帶的百年老樹公。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龍福宮.jpg

竹南后厝龍鳳宮是台灣知名的媽祖信仰中心,後厝仔一帶開發甚早,約始於明鄭時期。座落於龍安街與勤興街口的后厝龍福宮,主祀福德正神,是在地的護境土地公。后厝(後厝)龍福宮查無沿革,以下僅做照片記錄。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2鎮豐宮.jpg

桃園大溪老街假日遊客總是爆滿,但網路上查詢老街土地公資料並不容易。迄今也多參考田心國小所製作的「廟宇與珍貴老樹」的網站。其中記載鎮豐宮最為民國前68(應為清道光廿四年,西元1884)的茄苳老樹下,民國前22(應為清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遷至民權路16號,日治後期施行眾神歸天,福德正神暫祀於一德里鎮田宮,二次戰後再遷至現址。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福德祠.jpg

安通越嶺古道為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由總兵吳光亮,率廣東飛虎軍自玉里璞石閣翻越海岸山脈至成廣澳,為安通越嶺古道之始。越嶺古道也成為海岸山脈阿美族人通婚及傳教士的重要通道。歷經日治至二次戰後,古道荒廢,至民國九十一年(西元2002)評估有觀光價值開始修復,分為西段與東段,東段約於2015年底完工,方便更多喜好山林健走的遊客走訪古道美景及遺跡。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福舊宮.jpg

參考「社寮島故事館」網站內容:「長潭里最東北側的聚落。最早杜氏族人曾住在此地,後來因火災,杜氏族人乃遷到八斗仔。不久續有居民遷入,沿山麓呈線狀分布,因係屬杜氏族人的舊厝所在地,故這一帶乃稱舊厝門口。舊厝門口的土地公廟是『福舊宮』。」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十五街庄福德宮.jpg

十五街庄福德宮的沿革記載,約於清康熙五十五年(西元1716)來自福建漳州府的阿英師來到桃園謀生,至桃園東門公館頭築土牆草屋為落腳處。阿英師每日一肩挑著土地公以為精神依靠,一肩挑著貨物巡迴在十五街庄經商營生。每到黃昏就借宿於民宅,並將土地公安奉神堂供人敬拜。後阿英師於八十餘歲時過世,當地人就安奉土地公於其所築草堂奉祀。至清乾隆五年(西元1740),地方仕紳集資建廟,並正名為「十五街庄福德祠」。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鎮福宮.jpg

依鎮福宮旁的解說牌所述,大溪老城區東、南、西、北、中各有一座,后尾巷則有三座土地公廟。列為北方土地公的鎮福宮,一旁即是通往大漢溪(大嵙崁溪)的石板古道。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羅東福德廟.jpg

位於羅東中山公園內的福德廟,是早年先民開墾羅東之始所建。據福德廟沿革碑文記載,清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有彰化的平埔族頭目潘賢文,率眾千人進入宜蘭,但為漢人所阻,清嘉慶十一年(西元1806年)渡溪至羅東開墾,清嘉慶十九年(西元1814年)漳州先民也來到羅東阿里史一帶拓墾。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水頭伯公.jpg

新竹關西鎮有許多伯公廟,早年多為石板小祠。仁安里1鄰的水頭伯公廟,傳說已有超過200年歷史,最早也是石板、石頭形式的伯公,民國七十四年(西元1985)十月改建為鋼筋水泥福德祠,因為位於水圳頭,所以稱水頭伯公。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烏日福德祠.jpg

據《台中縣烏日福德祠沿革》碑記記載:今自治橋(俗稱豬母潭橋)附近,民國六〇年(西元1971)間,常有不吉祥事發生,而當時烏日村並無福德祠。經第二鄰鄰長謝發裕,與中鈦化工董事長白錫鏡等地方熱心人士倡議建廟;民國六十六年(西元1977)決議於自治橋北與五光路西間建廟,翌年動土、完工,供奉土地公、土地婆庇佑地方安寧。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大溪鎮南宮.jpg

大溪老街普濟路跟中山路交叉口、背向大漢溪,有座供奉土地公的「鎮南宮」。有說法是鎮守大溪老街南方,但未查到相關資料。某網路資料記載建於清同治七年(西元1868),於民國六十三年(西元1974)、民國八〇年(西元1991)曾修建,但未註明資料來源。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深坑福德宮.jpg

新北市深坑老街街尾有座福德宮,建廟應已逾百年,經過媒體報導廟脊上少見的「雞」、「馬」剪粘,而成為遊客觀光景點。傳說當初師傅黏上了「雞」、「馬」還令廟方頗有微詞,經解釋後才覺得頗有吉祥寓意。

文章標籤

台灣多奇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